相比于胡志明市的声名远播,越南首都河内则显得沉稳低调的多,许多不了解越南的人甚至一度认为胡志明是越南的首都。正是这样一座蜷缩在大众认知盲区的城市,却藏着一处酷似巴黎圣母院的河内大教堂,知名度远在河内市之上。
河内大教堂坐落在古街区的家钟街,是罗马天主教河内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按照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极为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建造,1884年正式动工,1887年圣诞节才落成,现已成为河内市的地标性建筑。
大教堂是河内兴建的首个西方建筑工程之一,也是河内最古老的教堂,不少远道而来的人们只为感受东西方宗教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谁能想象在这样一座典型的东方城市中,居然坐落着宏丽轩昂的西式教堂呢?
青苔色的外观顿生老态龙钟之感,高耸神圣的十字架下是一扇永不停歇的表盘,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教堂顶部的墙体布满了岁月的印记,这不正是教堂传达给世人的信息吗?无情的时光总会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留下的只有日渐苍老的容颜,但仍然感激上苍曾给予我们最美的时光。
时过境迁,越南人还是习惯于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出行,行走河内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上班族骑着摩托车出行,上下班高峰期浩浩荡荡的摩托车队堵塞在路口处,难怪这里被称作“摩托车王国”,估计中国00后的孩子们都没见这么宏大的场面。
1884年《巴德诺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越南正式被纳入法国的殖民体系,河内大教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而成,河内还剑湖四周坐落了许多法式建筑,法国殖民的71年间,法国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这里,时至今日,依然能在河内街头感受到形形色色的法国元素。
从小生活在东方文化的环境中,对西欧建筑有着无以言状的好感,尖塔高耸,一到两中简单质朴的颜色便将宗教的神圣与庄严刻画地淋漓尽致。
哥特式教堂的体量和高度远远大于罗马式教堂,从底部仰望塔尖,仿佛一根长长的银针直插天际,锋利玲珑的尖顶给人以轻盈之感,沉重的心情似乎能随着这种向上生长的动势,变得活力十足。
虽然河内大教堂的外表看上去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但这里的雕塑、装饰好似被时光遗漏的宝物,不仅没有失去最初的光芒,反倒通人性一般,眉宇神态之间竟流露出母亲一样的温暖。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流派之一,河内大教堂自然处处体现着救世主耶稣的故事,《最后的晚餐》墙体铜雕,把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栩栩如生,包括每个人的手势、表情、眼神等,不得不感叹画家对人物神态的把握是多么地细致入微。
每周都会有虔诚的信徒来到河内大教堂做礼拜,聆听上帝对人性的解说,从天主那里得到祈求赎罪与宽慰。
教堂内外简直是一个世界的两种极端形态,外观越简洁大方,内部则越华丽繁复。镶着彩色玻璃的门窗,表面覆有一层金黄的雕漆,不同形态的十字架分布在各个角落,浓郁的宗教氛围扑面而来。
时光荏苒,大教堂虽然没有初建时那般华丽精美,却在沉淀的过程中更富有神韵。如今,教堂的大门并不是每天都开,只有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才对外打开。
教堂前面的街道有许多特色商店,疲倦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喝杯热咖啡,或者点一杯香甜可口的芒果汁,随意地坐在葱茏的大树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流而过,属于河内悠闲而又浪漫的细碎时光就在不经意间流淌着……(图/ 文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