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高华小区居民王宓香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老闵行”人,1955年出生在闵行镇老街上的后东街。小时候,经常听家里的长辈说起:我们老街当年可有好几座贞节牌坊。一说起那些古代丈夫死了不改嫁,甚至自杀殉葬的“贞节烈女”们来,身边的老人常常会翘起大拇指,啧啧称奇。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根本不懂牌坊是什么,我在南北大街、前东街几条石板路上奔跑玩耍时,偶尔也会幻想一下那些传说中的“贞节牌坊”是什么样子的,却从来也没有见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家从后东街变迁到了南北大街沿街面的房子里,仍然没有离开老街。当时,这里已经开始旧房动迁了,我时常会看见一些破旧的老房子被拆除。一天中午,许多老街上的居民都蜂拥到前东街去看稀奇。我听说后,也被好奇心驱使着,忍不住赶到前东街去看了一次热闹。
挤在人堆里,我看见横泾河边的一幢旧房子已经被彻底推倒了,一大片高低不平的破碎砖瓦中,高耸着一座巨大的石头做的大门,这门有大小三个长方形的门洞,每个门洞的上面都有小房檐,这个石头造的建筑有不少烟熏火燎的痕迹,前后上方很多地方,都有石刻的字迹。在大家端详议论中,挤进来一位摄影者,说是要给这个建筑留影,还说这是老街的古董,应该是个古代的“贞节牌坊”。我听后大吃一惊,牌坊原来就是这样的呀!很显然,这个石头做的大家伙被砌在了屋子里。当做墙壁的一部分,躲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才得以重见天日。想到“贞节牌坊”,作为同样是女人的我,忍不住同情了一下这牌坊的主人,一个死了丈夫还不能改嫁的古代苦命女人,觉得她一定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
多年以后,我搬了新居,离开了老街,当年的前东街变成了美丽的新小区,那个被砌在墙壁中的牌坊也被我淡忘了。
图片来源网络
去年春天,我和爱人前往临沧路上的古藤园赏紫藤花,在花园的西北角我突然又一次看到了它,现在的它已经和初次见到时完全不一样了。它的样子挺拔气派,石柱上的楹联,字迹清晰。不看它旁边的详细介绍,我完全不可能认出,这就是我当年在前东街的破瓦烂砖中见过的那个大家伙。原来,很久以前,它就被修复完整后迁移来到这里安了家。
我的老爱人是个历史文化爱好者,和我讲了些牌坊的常识,他说,牌坊是旧时为表彰功勋、科举、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古时若是谁家有人得以被赐一座,那是件光耀门楣、享有极高荣誉的家族大喜事。
我们眼前的这座节孝坊,就是为旌表清代一个名叫张堃的文人之妻孙氏,她守节二十七年抚养自己的儿子成才,被朝廷赐建节孝牌坊,乾隆十二年(也就是1747年)建造完成,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牌坊额悬纵书的 “圣旨”二字,吉祥纹案清晰可见;正间立柱两边刻着“乾坤正气留闺范,日月恩光耀德辉”;背面则刻有“坊表人伦节孝崇,完全妇道纲常重”。字里行间,全都是称赞孙氏为亡夫守节,堪称女子表率。当然,这是基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世人眼光,如今,我们更为看重的已经是这块牌坊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我所同情的那个二百多年前的牌坊主人,一个我认为痛苦不幸的女子,当年不但她自己,连带她的整个家族,都以拥有这个牌坊为无上荣光。
尽管这样,我还是十分佩服这个“张孙氏”,也不会忘记这块和自己有缘分的“贞节牌坊”,因为它记载着一个曾经和我一样生活在老街上的,勇敢面对生活风雨的古代坚强女性。
文字:江川路街道
编辑:林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