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腹心地带,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会川。会理于西汉元鼎六年建县,距今已有2129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会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118个、全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03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县内有汉、彝、藏、回、傣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6.7%。会理资源富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旅游资源,素有“攀西聚宝盆”的美誉。全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现已形成铜镍、铅锌、钒钛铁、电煤、特色农产品加工、红(石榴)、黄(烤烟)、黑(黑山羊)、绿(生态林果蔬)、蓝(乡村旅游)加现代流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10+2”产业构架,会理已成为全国石榴、黑山羊第一大县,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第三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全省铜业第一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经济林之乡、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区位优势。会理县南北最长处1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5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县、宁南县、德昌县相邻;西部与攀枝花市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部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楚雄州元谋县和武定县隔金沙江相望。县城距攀枝花市区102公里,距凉山州政府所在地西昌市185公里,距昆明市区300公里,是昆明、攀枝花、西昌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连接点、交汇地,自古以来就是川西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重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会理境内自然风光美丽。图为龙肘山景区。
二是自然条件。会理县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旱地81万亩;有宜农荒地30多万亩。年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年日照2421.5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全县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2条,总集水面积4244平方公里,河流总长1000公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47万亩,活林木蓄积量131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
会理是红军经过的地方。图为红军召开会理会议遗址。
三是矿产资源。会理县地处攀西裂谷腹心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素有“矿产博物馆”的美誉,县境内已查明矿产地198处,大型矿床8个,中型23个,小型66个,矿点46个,矿化点55个。目前全县共有探矿权67个(其中金属探矿权61个,能源矿产探矿权4个,非金属探矿权2个;按勘查矿种分类,单一矿种探矿权43个,多矿种探矿权24个),勘查区总面积854.57平方公里。共有采矿权85个(其中有色金属15个,黑色金属20个,能源(煤炭)3个,非金属13个,砂石、粘土、页岩33个,矿泉水1个)。全县矿产资源中,钒钛铁、铜、镍矿产,主要分布于县城以南各区;铅锌、锡、煤矿产,主要分布于县城以北;建材非金属等矿产遍布全县。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3种,占四川省探明储量矿种的48.8%。黑色金属方面,铁矿储量占全省储量的3.5%;有色金属方面,铜矿储量占全省首位,锌矿储量占全省的23%,锡矿储量占全省的37.5%,钴、铟、蛇纹岩、石英岩四种矿产储量在全省也占有一定比例。
四是文化旅游。会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先后为郡、府、路、卫、州的领地,蜀月滇风的文化交融,积淀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会理古城始建于元末明初,清雍正十二年,在城中心十字大街修建钟鼓楼,至乾隆时续修完,成为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今天的会理县城还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被建筑界专家誉为具有“明清之风”的独特风貌,其中一类保护建筑10幢,二类保护建筑20幢。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会馆、民居古宅四合院,老城的北城门、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
饮食文化风味独特。会理饮食源出川味,兼有滇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千百年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形成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羊肉汤锅、羊肉米粉、鸡火丝饵块、抓酥包子、铜火锅、熨斗粑、稀豆粉,鸡枞饺子等小吃让人回味无穷。境内有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在第二届中国旅游品牌世界之旅·香港峰会暨中国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上,会理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称号。
五是产业产能。目前,会理已构成了以矿业采、选、冶、加为主要产能体系,以黄(烤烟)、红(石榴)、黑(猪羊)、绿(生态)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主要经济格局,形成了铜镍、铅锌、钒钛铁、电煤、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质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年产粗铜10万吨/年、处理铅锌原矿49万吨/年、钒钛铁精矿1040万吨、球团100万吨、原煤60万吨、 打叶复烤烟叶90万担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铜镍冶金生产基地,全国石榴生产第一县,生猪调出大县、产粮大县。
保存较为完好的会理古城
六是经济实力。2017年,全县GDP实现224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2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5元,同比增长8.3%。会理县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开发县;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并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在全省少数民族县(市、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连续12年居第2。
会理县境内彝族、傣族、汉族的民族风情浓郁。李小平摄
七是人居环境。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誉。县城规划区面积19.4平方公里,城市建城区面积13.65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10.51万人,城镇化率43.12%;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0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27 平方米;集镇公共绿地面积16.1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村5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学校3所,州级生态村168个、州级绿色学校2所,县级生态村170个、绿色学校15所、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10户、县级生态家园6.2万户,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会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八是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集中力量突破瓶颈制约,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鱼鲊金沙江大桥建成通车,国道108线、省道310线、会太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99%以上的乡镇、村建成或在建通畅公路,道路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整治病险水库73座,全县蓄引提水能力达1.4亿立方米,干旱缺水问题不断缓解。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提前全面完成,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全面消除无电地区,能源、通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会理石榴 每年产值超十亿 ,成为富民产业。 张富华摄
九是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省工业强县示范县等优惠政策,深入挖掘优势资源,突出文化旅游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石榴、核桃、黑山羊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类招商平台,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互惠双赢,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加快核桃、魔芋深加工签约项目建设,确保各类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盈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交通、水利投资平台作用,搭建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多渠道解决资金难题,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联系责任制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会理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图为树堡山地光伏电站 。付永鹏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试验区开发专项资金,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型产业园区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快打造东坝食品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器。积极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托石榴、黑山羊、核桃、钒钛磁铁矿和光热等优势资源,深化与省林科院、西昌学院、州畜科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和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借脑借智借力,切实解决本 县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难题,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金沙江上几座跨江大桥成为四川连接云南的重要通道。图为鱼鈼大桥 唐有吉摄
“十三五”期间,会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了五个方面发展主要目标。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10%,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投资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同步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二是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十五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承载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争取撤县设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争创国家级生态县。五是改革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业创新主体竞相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来源:中国凉山彝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