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中国县城概况剑阁天险蜀道)

剑阁地处四川省北部隶属广元市,因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小剑山之间架阁道三十里而得名,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

1.剑阁县的基本概况:

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总面积3204平方千米。剑阁县户籍总人口63.25万人。剑阁县辖27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在下寺镇。

2.剑阁县的自然条件:

剑阁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

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

3.剑阁县的历史文化:

“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此。“(姜维)还保剑阁以拒(钟)会”三国时蜀汉名将姜维,3万人马拒钟会10万大军于关外数月而不克。

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鹤鸣山摩崖道教石刻造像。国内保存最完整、吴道子画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觉苑寺,明代佛传壁画,这些都是剑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财富。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羊岭传统布艺童帽,集布艺、刺绣、绘画、珠宝等手工工艺于一体,做工精细,技艺精湛。在川北一带,尤其是在剑阁地区独树一帜。

4.剑阁县的经济发展:

剑阁县水稻种植已逾三千年,自唐朝成岁贡,至清康乾盛世,其岁贡已达千斗之多。剑阁县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光温同步,有利于生产大春作物,是优势稻作区。神秘的白鳝泥,清冽的山泉水,充足的光照,孕育出粒粒饱满、色泽圆润的剑阁贡米!“剑阁贡米”获颁广元市首个粮油类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

5.剑阁县的交通区位优势:

剑阁,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国道108线、347线纵穿全境,正在建设的京昆高速(复线)和绵万高速横贯县域东西,宝成铁路、京昆高速(G5)穿城而过,西成高铁在剑阁设立剑门关站,沿边设立青川站。县城下寺镇距京昆高速、兰海高速“大十字”交汇处仅8公里,距广元机场21公里,广元红岩港58公里,距西安480公里、成都210公里、重庆320公里、兰州605公里。

6.剑阁县的旅游资源:

剑门关风景区,剑阁县最知名的景点,因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小剑山之间架阁道三十里而得名,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剑门关风景区七十二峰延绵百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刻画出其鬼斧神工的峰丛丹霞地貌奇观,也造就了它不可复制的绝美风景。

剑州古城,是古时剑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剑州古城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代城墙、幽深古寺、瓦舍高楼、十字老街,各种建筑让人宛若置身明代古市之中。

鹤鸣山,位于剑州古城东部,古称东山。据传汉代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跨鹤往返其间,常有鹤栖鸣于此,因而得名。鹤鸣山以初唐时期重建的重阳亭为中心,把众多的文物古迹连成一线,历来为登高览胜之地。其山势陡峻,风景秀丽,从山麓起有石级数千,拾级而上直达山巅。清代建筑文峰塔矗立山巅,山脊苍松掩映,山间翠柏葱茏。

蜀道拦马墙景区,是大蜀道的核心地段,是目前保存自然环境最原始、最完好的人工古驿道,这里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堪称“天下第一古道”,其间的“拦马墙”“饮马槽”“拴马桩”“门槛石”等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被誉为世界陆路交通活化石。

7.剑阁县的特产名吃:

剑门火腿,是剑阁县的特产,源于浙江金华火腿。剑门火腿选用薄皮细脚、腿肉丰满、肉质新鲜的猪后腿,经独特的工艺腌制而成。成品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内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其味清香纯正,咸淡适宜,肥而不腻,美味可口。

剑门关豆腐,可谓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剑门关的豆腐好吃,离不开当地产出的黄豆和优质的水源,这里的大豆所含的蛋白质远远高于很多地区所生产的大豆,水也是用的当地保护区内的山泉水,加上传统制作技艺,豆腐做好后色泽雪白,质地软硬适中,十分细嫩且富有弹性、韧性,吃起来柔润清爽无渣,很是香醇。

剑门关茶叶,产于海拔1100多米的云雾山茶区山高林茂,云雾缠绕空气清新,土质肥沃,酸碱度适中是无污染源的绿色茶园,泡开的剑门绿茶,汤色亮绿、滋味醇和,是茶中佳品。

剑门关酒,以精选优质的高粱、大米、玉米、小麦等五种粮食为主要原料,汲取精纯甘冽的剑门山泉水,精心酿造而成。浅酌一口窖香浓郁、回味悠长。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