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是山西省东南的重要门户,晋城市常住人口220万,作为一个拥有220万人口的地级市却只有一个市辖区,这样奇特的区划特征在晋城是独有的,其实不仅在山西省,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之又少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地区都在扩建新城或者发展新区,而晋城的发展和其他地区不同,除了城区,晋城县下还有一个泽州县。
然而整个城区都被泽州环绕,泽州县的地理位置看起来就像是镶嵌在晋城城区里的一块蛋糕,这样极有可能造成泽州县对晋城发展的阻碍。
如果按照晋城目前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特点来说,泽州县似乎不应该有县级的行政设置,也许改为区划会更加合理,如果泽州县被撤县改为区划,那么城区得以独立出来,那可能晋城的城市发展空间会更大。
晋城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
晋城虽然没有大城市那样繁荣喧闹的街道,但是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晋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6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的晋城叫做“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中的一部分,泽州是晋国的地级区域。
到了隋朝时期,泽州被划分为十三个区,泽州也被称为“濩泽”,地理位置上位于澶渊之地。
此地由于土壤肥沃,草木繁茂,泽水环绕,因此被称为“濩泽”。
在古代,泽州被称为“四邑”之一,分别为晋阳、太原、平阳和濩泽,在这些地区中,濩泽的地理位置最为优越,也是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随着历史的变迁,到达明清时期,泽州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这样的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清代晚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迁,泽州的繁荣景象渐渐淡去。
在明清两代时期,泽州下辖的智敏、陵川、沁水和阳城四个县则被称为“泽源”,而泽州本身则被称为“泽滨”,它们一起组成了泽州的辖区。
在明朝洪武年间建立泽州府的时候,泽州府最初被称为“泽源府”。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泽源府才改为泽州府。
由此可见泽州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泽州本身就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演变成晋城。
那么这也就有可以解释晋城的来源是泉,泽州则是一个古老而厚重的名字。
泽州和晋城同在一处,见证了彼此的繁华、衰落、历史的变迁。
晋城独特的行政区划。在我国的城市分级中,按照国家的规定分为Ⅰ、Ⅱ、Ⅲ等多个级别。
除了特大城市以外,Ⅱ型大城市是城市中等级比较高城市,一般来说往往也是人口比较多的城市。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和划分来看,晋城的中心城区面积只有14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人口也只有60万人口左右。
而泽州县的总面积却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哪怕是已经开采了很多的煤矿,也有着将近50万人口,这样看来泽州县和城区的人口比例是非常不协调的。
如果泽州县撤县改区,晋城的地理位置没有变,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Ⅱ型大城市。
然而目前来看,晋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却十分紧张,晋城的中心城区人口只有六十万,而根据国家的标准来看,城市人口密度达到一百万人以上就算是一个大城市。
按照这个标准来划分,晋城的城市发展空间还非常巨大,因此晋城的城市发展空间也非常广阔。
但是如果晋城和泽州县的分区组合一直这样的话,那么晋城的城市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泽州县撤销县级行政设置改为区划,泽州也成为市辖区,那么晋城的三个区都不需要被泽州县环绕,那么这样一来晋城的城市发展会更加广阔。
晋城区改为“太行区”。泽州县被撤县改为区划,如果泽州区和晋城之间没有多余的行政区域,那么也就说明晋城的城市发展空间更大。
为了便于管理,晋城区可以改为“太行区”,这样一来泽州区和太行区之间的交界处就是晋城这个城市了。
而泽州区就是晋城的“北大门”,太行区就是晋城的“南大门”,泽州区可以继续保持泽州的名字,太行区则可以承载着晋城向太行山的延伸。
这样一来,晋城就会变得像一个大大的日字,将泽州区和太行区“夹”在中间,而晋城就像是一个中间的日字,平分了上下两边。
晋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会变得更加科学有序。
晋城要朝着大城市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吸引人口进入城市,同时也要将市区的建设规划好,城市的管理变得更加完善。
如果泽州撤县改区,晋城县区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管理系统,有利于晋城的城镇化进程更加顺利,同时也能够提升晋城的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泽州撤县改为区划,晋城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将会提升一个台阶,城市规划将会更加严谨合理,晋城将会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城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