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王阁(滕王阁与山东滕州)

□张永红

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滕王阁,碧瓦丹柱、雕梁飞檐、造型雄伟、气势壮观,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声贯古今。滕王阁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一起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少有人知的是,这座始建于唐代永徽四年,后又历经二十九次重建的千古名楼,和千里之外的山东滕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滕王阁为唐朝宗室李元婴在担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都督时所修建。李元婴出生于贞观三年(630年),卒于文明元年(684年),为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三年丙申六月,皇弟元婴封滕王”。李元婴于贞观十三年(639年)被封为滕王,食禄之地在山东滕地(今滕州市)。李元婴从小锦衣玉食,备受宠爱。相传在被封为滕王期间,他曾大兴土木,于滕地建一阁楼,以其封号命名为“滕王阁”,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处滕王阁。如今,滕州滕王阁早已不复存在,踪迹难觅。

在担任滕王十三年之后,李元婴又被贬苏州,“迁苏州刺史,寻转洪州都督”。他于唐代永徽三年(652年)转任洪州都督。

虽然已离开滕地多年,李元婴却始终以“滕王”自居。次年,他因思念滕州故地,又在南昌赣江东岸大兴土木,兴建了第二处滕王阁。历史上南昌滕王阁曾屡次兴废,历经二十九次重建。

王勃的《滕王阁序》即创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九月九日,为庆祝滕王阁新修落成的宴会之上。开篇之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即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十年之后的龙朔二年(662年),李元婴再被调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其间,他又在阆中城北的玉台山山腰处兴建了玉台观和滕王亭,这是历史上第三座滕王阁。此滕王阁原称“滕王亭”,是三座滕王阁中建成最晚的一个。诗圣杜甫曾登临此亭,并留下了两首传世佳作,即《滕王亭子二首》。诗中写道:“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文以楼名,楼以文传。南昌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贯古今,阆中滕王阁也因杜甫的诗词而闻名遐迩。透过历史的烟云可以发现,两座滕王阁都是由滕王李元婴所修建,而“滕王”之名则源自山东滕州。

位于山东省南部的滕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的美誉。

滕州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拥有距今75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岗上遗址,以及商周时期的滕国遗址等历史古迹。

据明清时期的《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滕州原为周武王弟弟滕叔绣的封地,称为“滕国”,其中心位置位于今滕州市西南七公里的古滕城。滕国面积不大,因此历史上素有“滕小国”之称。

战国中期,国君滕文公曾礼聘孟子来到滕国,行仁政,施善教,滕国因此被孟子誉为“善国”。在《孟子》一书中有《滕文公章句上》和《滕文公章句下》两章。因当时滕地多雨,泉流腾涌,古汉字中“腾”“滕”互通,故以“滕”为名,“滕”字从此始见。

秦朝废除分封制,广置郡县,于今滕州境内设置滕县和薛县,“滕”作为县名从此始见于历史。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滕县的行政区划也多有变迁。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滕县升为滕郡,郡治在滕县,此后不久滕郡又改为滕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滕阳州,两年后改为滕州,此为“滕州”名称之始。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除滕州,滕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滕县改属兖州府。

新中国成立之初,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尼山专署。1950年,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曾合并为滕县专区(驻滕县)。1953年,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驻济宁)。1979年,滕县由济宁地区划归枣庄市。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设立县级滕州市,古老的滕州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滕州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等诸多名士;流传着滕文公礼聘孟子施善政,成善国、墨子兼爱非攻,止楚攻宋、孟尝君广纳贤士,门客三千的历史传说;也产生了“班门弄斧”“墨守成规”“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等数十个成语故事。

如今,滕州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以“墨子号”命名;流传了2000多年,充满古代智慧的“鲁班锁”作为国礼走向世界各地,这一切都充满了浓浓的滕州元素。

(本文作者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