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是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之乡,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清末民初,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各方土匪把富裕的侨乡当成“生财之地”,经常打家劫舍,造成无数惨案。于是,当地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纷纷集资汇款,成为开平建设碉楼的主力军。
碉庄,位于开平塘口镇,建于1922年。
象吉楼,建成于1924年,全楼五层高,属于众人楼,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
开平的碉楼,分为私人楼和众人楼两类,私人楼即私人别墅,众人楼就是全村人合资兴建用于防匪。
从象吉楼的侧面看,碉楼五楼及楼顶平台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角堡,角堡内设置环形射击孔。
我们沿着狭窄的巷道走近象吉楼的正门。
象吉楼一至四层的外窗都安装有铁栅、窗扇,外加铁板窗门。如果关闭铁板窗门,从窗口攻入很困难。
象吉楼的门也很窄,使进攻者的施展空间很小。
楹联:众人登众人楼众心向上,月亮照月亮湾月色漫边。
五楼及楼顶平台的凸出角堡内,设置环形射击孔。
这个射击孔恰好对准楼的入口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是观音殿后面露出来的象吉楼的五楼及楼顶平台。
这是站在象吉楼的楼顶平台向前方眺望,前面的观音殿,远处是田野。
位于象吉楼五楼的射击孔,可以控制进入象吉楼的巷道。
圣神殿为观音殿,建于1923年,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观音殿建于象吉楼前,破坏了碉楼原来开阔的视野,按理说不应该邻近搭建。也许因为象吉楼是一座众人楼,村民们希望能得到观世音的护佑。
观音殿,中西合璧观音庙。前半部分为典型的西洋风格,混凝土结构为主,大门高挑,如教堂般庄严肃穆。
观音殿后半部分是岭南风格的建筑,青砖、琉璃瓦,檐下“双龙戏珠”、“凤凰衔珠”木雕。
二楼带柱外廊的栏板上的灰塑。
灰塑,却是彩色装饰。用石灰加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分别锤炼成草筋灰、纸筋灰,先以草筋灰堆塑造型,再用纸筋灰细塑表面,最后绘上色彩。
开平碉楼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百年来华侨文化的历史遗存。目前,开平碉楼形成了十楼九空的现象,有不少碉楼已闲置了五、六十年。
碉庄这座碉楼也是如此,楼内各层空空荡荡、一无所有。我看到了室内有几块展板介绍,却没有关于这座碉楼来龙去脉的介绍,因为这是一座众人楼,也就是说全村集资建造用来防匪。那么当初主持建这座碉楼的村族长老是谁?本村海外侨胞汇款支持又有哪些人?碉楼里居住的侨眷、归侨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
一块展板吸引了我的注意,展板介绍整个开平的侨眷、归侨的命运。
土改中以侨汇收入划定侨户的阶级成分,错划一批侨户为地主、富农,错杀、错斗一些侨属;反右中有不少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私房改造中许多侨房被没收了;文革十年中,更是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受歧视。结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平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幸存的楼主大多举家申请出国。
关于这座碉楼的一连串疑问,我从中似乎找到了答案,然而这一切都无可奈何地湮灭于仅仅百年的碉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