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二道桥市场。(二道桥街道办事处供图)
如今的大巴扎景区。(8月22日摄)(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娜)近日,一则好消息登上乌鲁木齐主流媒体头条——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
“看到这个消息很激动,从最早的一座桥,到一个巴扎,再到现在漂亮的景区,不容易!”9月29日,家住大湾街道巴楚小区的王福生翻看起他珍藏的老照片,十分感慨。
一张标有“20年代初二道桥街道”字样的照片上显示,狭窄的街巷上马车络绎不绝,街巷两侧是低矮的平房。“大巴扎景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王福生说。
二道桥这个地名,在民间使用已有140多年历史。最早的二道桥,仅是一座木质桥,位于现在解放南路的南关,跨度约2米,桥宽约4米,桥面两侧有木栏杆,东与南市巷交叉,西和天池路交叉,连通南北要道。因在南梢门子外还有一座木质桥,大小与二道桥相仿,叫头道桥,所以位于南关外的这座桥就被叫作二道桥。
“因为桥下有水,来往客商都会把这里作为歇脚的地方,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二道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波说,大巴扎社区将这段历史记录在了社区办公场所的墙上,供大家浏览。
史料记载,二道桥是清朝时期的“贸易圈子”,这里商贾云集、名扬四方,一度成为这座城市的第二商业中心,是出了名的“洋货”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二道桥依旧是市民喜欢逛的热闹地。20世纪60年代,在解放南路和天池路交会处,兴建了二道桥百货商店。
“1979年,天池路南侧建起二道桥农贸市场,上面搭着塑料棚,现在来看就很简易了。”现年79岁的王福生,年轻时是巴楚棉麻公司的业务员,那时候因业务需要,常出差至二道桥。
50岁的地里夏提·尼扎木小时候居住在东风路附近,他回忆道:“那时候每逢周末,都会和好朋友一起去逛二道桥,美美地吃一顿,玩高兴了再回家。当时二道桥有很多好吃的,老字号吾吾子羊羔肉最早就在这一片。”
1999年,乌鲁木齐市决定对二道桥片区进行大规模改造。2002年,总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新二道桥市场建成,命名为二道桥大巴扎,主要经营民族服饰和特色手工艺品,一个现代化的商贸中心矗立在世人面前。2003年,与二道桥大巴扎一条马路之隔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建成,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那时起,以二道桥大巴扎、新疆国际大巴扎、民俗风情一条街等为代表的二道桥商圈形成。
古朴的和田地毯、绚丽的艾德莱斯绸、精巧的民族乐器……颇具新疆特色的商品和吆喝,令来此淘宝的中外游客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2018年8月15日,团结路路口至和平南路一巷在改造提升后变身为大巴扎步行街,全新的业态一经亮相就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每日吸引国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高峰期达到30万人次。2019年,大巴扎美食街建成,与美食街相邻的天域城一期建成,游客能玩的地方越来越多。2024年,天山区对大巴扎步行街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新增了手工作坊等业态。
“二道桥片区逐渐发展成以大巴扎3条文化街区为主线,串联辐射二道桥及新疆国际大巴扎两个旅游片区‘点、线、区、圈’为一体的大巴扎景区。”刘波说。
国庆假期,刘美丽和姐妹们从成都来新疆旅游,第一站就选择了大巴扎景区。“来之前做了攻略,看了演出、逛了商场,还吃了地道的羊肉串,回成都之前我们要再来一次。”刘美丽说。
如今的大巴扎景区,商铺林立、游人众多,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被称为“新疆之窗”“中亚之窗”。未来的大巴扎景区更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包容、绿色可持续的旅游胜地,也将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目的地,一个让世界惊叹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