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华仔(刘德华也在南京烧过砖博物知旅·强国公益研学团打卡南京城墙记忆)

视频加载中...

8月8日至9日,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承办的博物知旅·强国公益研学活动携手金陵华兴实验学校、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南京市聋人学校,组织40名自闭症、听障等特殊青少年以及困境家庭青少年群体参加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青少年们走进南京、扬州、镇江等3地4所博物馆,领略博物馆魅力,读懂江苏历史。

从一块砖到四重墙,再到一座城,记者随青少年们走进研学首站——南京城墙博物馆,仿佛款步走在时间的轴线上,去翻阅一部由城砖砌成的史书,览尽都城兴衰、王朝命运,每一块城砖都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历史标签。

据悉,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中华门瓮城东侧,总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共展出各类精品文物2000多件(套),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遗产传承等方面展现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及遗产价值。

南京城墙35公里,估算一下要用3.5亿块砖,这单靠南京人是不可能完成建造任务的,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五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都有民众来烧砖。城砖上的铭文忠实地记录下它们来自何地,诞生于何时,出自于何人之手,记录下六百多年前数百万民众的辛勤劳动。而南京城墙能够屹立650多年不倒,也和墙砖印有名字,责任到人有关。

城墙砖上铭文信息丰富,有不同的字体,也有不同身份的铸造者,如僧侣、囚徒等。还有一些有趣的铭文,如“刘德华”“寿南山”“福东海”等。

馆内一块“造砖人夫刘德华”的铭文城砖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六百多年前,“刘德华”烧制的城砖成了博物馆的“顶流”。这个刘德华可不是我们现在的“华仔”,而是造砖人夫刘德华。顾名思义,他当时是一个造砖人。而“德华”确实是个好名字。“德华”出自宋代范仲淹《今乐犹古乐赋》:“盖在乎君臣交泰,民物兹丰。和气既充于天下,德华遂振于域中。实万邦之所共,谅百世之攸同。” “德华”意为仁德的光华,指宽广流布的仁德。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跟讲解员姐姐热烈互动,一个问题提出后往往大家开启抢答模式,还各种交流感悟,展示出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对南京历史文化的热衷。此外,馆中展出的城垣沙盘再现了明初南京城的宏大规模,生动复原了当时的城门、宫殿和楼宇等各类建筑,也吸引了大家好奇的目光,沉浸于对古代文明的想象中。

此外,在扬州博物馆了解扬州自新石器时代起的历史变迁,在南京市民俗(非遗)博物馆体验非遗课堂,在镇江的茅以升纪念馆感受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的故事以及一众“中国桥”的建造历程,这次研学给学生们带来独特的人生体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