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滩(同在一片蓝天下京张两地全媒体行|绿染黄羊滩)

9月初,在张家口宣化林场黄羊滩林区腹地,透过望远镜看到成片的绿树,杨福贵感慨万千,“过去是沙中找‘绿’,现在是‘绿’中找沙,漫天黄沙已经看不到了。”

黄羊滩,曾是永定河上游洋河流域内的一大片沙滩,距北京直线距离138公里,面积11.8万亩,一度被称为“大沙盆”。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芳草遍布。靠着一代代务林人执着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沙海被林海覆盖,这里已由“土黄”转向“深绿”。

向流动沙丘“宣战”

当地人杨福贵今年48岁,现任宣化林场场长。说到色彩,杨福贵的童年记忆是暗黄色的,“过去这里寸草不生,风吹沙起,遮天蔽日,十米看不见人。”

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张家口积极响应,开展植树造林。宣化林场下设黄羊滩、瓦窑沟、韩家坡三个林区,位于“三北”工程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范围内。2001年,年轻的杨福贵到宣化县国营林场(现张家口宣化林场)当技术员,从此开启了治沙之路。

一辆摩托车,一根扁担,两个装满树苗的箩筐,再有一个装着方便面、饮用水的背包,这就是杨福贵的全部“行头”。沙丘里没有路,摩托车能走到哪儿就停到哪儿,剩下的路要靠双脚走出来。沙地里行进艰难,迈出了一大步,却只前进了一小截。

“刚开始时种树治沙难度很大,刚种好的树苗,一场大风就吹没了。”杨福贵回忆说,为了科学治沙,他们加强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明确了“堵口子、划格子、盖被子”的治沙思路。“堵口子”就是在河谷等风口地带栽种防风林,树种以杨树、榆树为主;“划格子”是指把黄羊滩划分为五大治理区,并规划了道路建设。

黄羊滩的流动沙丘最难治理。刮大风时,沙丘前后移动,种下去的苗木常被埋没。“盖被子”是专门治理流动沙丘的一种方法。首先把稻草插到沙子里,做成一米见方的草方格,把沙子固定住,然后栽种沙柳、沙棘等植物,或者撒上本地草籽。就这样,植物活了,沙丘也被锁住了。

每棵树至少护理5年

现如今,驱车走在黄羊滩上,一排排茂密的防风林如卫士般立于沟谷、公路两边。

杨福贵走到一棵大杨树旁,轻轻拍了拍说:“看看长得多结实!这里的每棵树都是我们的‘娃娃’,至少精心护理5年,直到长大。”

“这里还是沙地的时候,入夏地表温度可达60摄氏度。春天种下的树苗如果护理不到位,很难活过夏天。”说话间,杨福贵翻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这就是给小树‘穿裙子’的情景。”

照片上,几位工人蹲在小树旁,用厚实的白纸条一圈圈缠在树干底部,像给小树穿上裙子一样。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树干不被高温灼伤。在黄羊滩,为了给每一棵树“穿裙子”,务林人承受着高温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给树木浇水,先要把套在树干上的保护纸套拆下,浇完水之后再重新缠上——一点一滴地呵护,一次一次地重复。

再见了,大沙丘

杨福贵的印象里有一座大沙丘,它高达20多米,纵横连片达百余亩。大沙丘表面是风吹过后留下的一道道“波纹”,脚踩上去直接没过膝盖。现如今,大沙丘变绿了!周围树种和草籽随风洒落,在大沙丘上落地生根,恢复自然植被。大沙丘已是草丛遍布,几乎看不到裸露的沙子。

寒来暑往,杨福贵的头发变白了,皮肤晒黑了。而11.8万亩的黄羊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荒漠遍布、沙丘流转,变成了片片林海、绿满原野;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10%左右,提升到了如今的78%。昔日风沙源成为阻沙源、保水源、还蓝天的京津生态屏障。宣化林场也于2016年荣获“河北省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黄羊滩的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强,野生植物发展到现在的500余种。曾经光秃秃的山坡、冲积扇、河谷、空闲地等,如今几乎全部被植被覆盖,有效缓解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水库淤积问题,大大提高了洋河流域的水质。附近的洋河湿地公园,水草丰美,群鸟翔集。生态环境改善以后,黄羊滩林区周边的乡村振兴项目正逐步增加,总投资已达数亿元。

沙洲变绿洲、荒原变林海,黄羊滩正在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绿色奇迹。

行走京津冀|黄羊滩:昔日黄沙漫漫,如今绿意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