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晨、刘莹莹
一日三餐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对很多老人而言,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却并非易事。
柯城区地处浙江衢州主城区,户籍人口44.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83万人,占比26.78%,老龄化程度较高。为解决助餐大事,这几年,柯城把食堂开进村社,距离近、价格实惠、品种丰富,让不少老人“尝”到了甜头。不过,想把这件好事持久地做下去,也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连日来,笔者连续走访多家老年食堂,希望从中找到老年食堂长久“飘香”的秘诀。
探索:因地制宜办“食”事
柯城区新新街道杨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由辖区世纪锋尚业委会免费提供的小区用房改造而成,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2023年,该中心被列入柯城区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升民生实事项目。政府拨款建设幸福食堂和中心电梯、老人康复设施等。杨浦社区还利用财政拨款,租下中心隔壁100余平方米的店面作食堂餐厅,免费给第三方使用。
“我们做好因地制宜文章,把照料中心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通使用,作老年大学授课、退休党支部会议等用途。”杨浦社区党总支书记方华说,除了推出“长者价”,幸福食堂也对外开放,以优惠价向杨浦、乐业、书香社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小区数千户居民开放,且2024年开始固定向新新街道金桂、银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助餐点供餐,老年人满意度较高。
策略:市场化运营与社会参与
2024年4月起,柯城区白云街道新湖社区与辖区新湖大食堂因地制宜探索“餐饮企业连锁运营”模式,利用民政、财政补贴,每餐给予老人补助,并低价给牡丹园小区、玫瑰园小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配餐服务。
“去年新湖大食堂经营权由个体运营后,周边居民反映不如之前实惠,就餐人数有所减少。”新湖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华芳说,2024年,社区与新湖大食堂合作,委托大食堂运营老年助餐点,现在每年就餐服务人次数达到一定的要求,部门还有补贴补助给食堂,食堂可以用这部分补贴反哺给辖区老年居民,用“长者价”吸引老年居民就餐。自从推出助餐补贴,新湖大食堂人气暴涨,周边御景湾、悦溪、灵溪等社区的居民也成为该食堂的常客。
“这几年,但凡运营得好的食堂,往往走市场化道路,而极少数村老年食堂,因为纯粹由村集体垫钱,村集体又缺乏持续造血功能,才导致‘无疾而终’。”老年食堂市场化运营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柯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坦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他们推行餐饮企业+社区食堂模式,集镇“1+X”配送餐模式,农村“自办+互助”模式,国企、机构参与模式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效解决了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行。
虽然“市场化”是条好路子,但有部分村镇因自身条件所限,无法开展市场化运营,却得益于社会力量的支持,仍然把老年食堂办得红红火火。
柯城区航埠镇三十六亩村党支部书记林叶彬说,2023年10月,村幸福食堂正式营业。本村村民、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石根捐资100万元作为运作资金,由柯城区红十字会监管,每年划拨20万元专项资金到食堂,为村内80岁以上的50余位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和晚餐,加上民政、财政部门和村集体补贴,老人吃饭更有保障。
目前,柯城区已建成70家老年食堂和110家助餐点。“我们实行‘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赠一点+家庭承担一点’的模式;出台老年助餐服务补助细则,引导服务企业实行就餐按年龄段价格梯度折扣;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开展慈善捐赠,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柯城区民政局负责人说,依托智慧化应用,现在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研判,实时掌握老年人就餐需求和各助餐服务点位运营情况,给予点位相应补助,落实资金保障。
服务:打造多功能应用场景
如何才能留住老人的“胃”和“心”?柯城探索的做法是,推进助餐服务点位多功能场景建设,以居家养老场地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设施投入,建设老年活动空间,满足老人交流学习娱乐需求。
2024年6月,白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搬入智兴社区智兴家园。“现在中心的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两三倍,老年人就餐也换到了宽敞温馨的老年食堂,条件更好,就餐人数增加一倍多。另外,新中心增设了不少老人休闲、娱乐、康复的场地,功能更齐全、环境更舒适,吸引了不少周边小区的老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周宸浩说。
柯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姜晏超相告,他们整合各类服务力量,累计在助餐点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防诈宣传等活动60余场,在提供增值化服务的同时,还将志愿服务、“零工市场”等嵌入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