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塔(图说盘门三景之一)

喜爱苏州园林、文物的人应该是认识这张精致文物图片的,它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宋时期的“真珠舍利宝幢”(复制品,原件在苏州博物馆的特别保护中),通高122,6厘米。

于1978年出自瑞光塔天官,是用珍珠、银丝等七宝连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宝幢主体以楠木制成,分须塔刹、佛宫、须弥座三个部分,其中佛宫最为重要的,。真珠舍利宝幢的制作综合了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共用珍珠四万余颗,是一件集名贵选材与精巧工艺于一身的珍贵宗教艺术品。

华盖上方即为塔刹部分,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空心小龙为脊,做昂首俯冲状,代表着八大龙王。塔刹顶部有一颗大水晶球,四周饰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护法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即为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佛宫中心为碧地金书八角型经幢,经幢中空,内置两张雕版印大随求陀罗尼经咒,以及一只玉白色葫芦形小瓶,瓶内供奉有九颗舍利子。

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须弥海山通体描金, 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上面即为须弥山。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须弥山上面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 “八大护法天神”,天神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形态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整个真珠舍利宝幢用于装饰的珍珠差不多有4万颗;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然而,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北宋时期的印彩绘四大天王像内木函(复制品),高123厘米宽42.5厘米。是安置“真珠舍利宝幢”的宝盒,银杏木制成,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内壁书有“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天王面部表情生动,形象逼真,气势雄壮,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使线条生动流畅,富于变化,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遗风。四天王,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来成为佛教中的护法天神。内木函虽历经千年,但依然五彩斑斓,气势不凡。为我国古代绘画宝库增添了一件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兴趣甚浓,依然决定了登瑞光塔,登塔门票6元。在瑞光塔的第三层,我找到了曾经是放置“真珠舍利宝幢”的地方。据说,真珠舍利宝幢的发现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并且还是三个孩童发现的。

1978年4月12日,有三个顽童追逐鸟儿来到了瑞光塔,这个鸟儿在古塔上做了个窝,这三个孩童就像去掏这个鸟窝,就这样他们爬到了瑞光塔的第三层,无意中摸到了一个松动的塔心砖,在好奇心的吸引下,他们掀开了这个砖,发现了黑黝黝的地洞,里面透着微弱的光,他们看到里面有一个黑箱子,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这个无意的动作揭开了尘封千年的宝库。

在这里还发现了《汉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梵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刻本妙法莲花经》,如来铜坐像等珍贵的文物。

汉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以大日如来像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内而外连续环以同心圆排列的经文,四角为四天王像,下部正中长方形框内印有“剑南西川成都府·成平四年十ー月·杭州赵宗霸开”题记。经咒两边直线栏内有十八名职官之名。

梵文《大隋求陀罗尼》,梵文本中央界一长方形双线经咒,框栏,内绘炽盛光佛变相,栏内镌墨线双圈四个,内绘黄道十二宫像。栏框外周横排梵文经文,计四十七行。经文左右两侧各镌线刻神像十四名,合为二十八星宿。上方绘花卉图案边饰,下方为“传大教梵学沙门秀璋书所将,難版印施·景徳二年八月”題记。

这些文物对研究宋代的社会发展情况和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证实了现存砖砌的塔身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遗物。

瑞光塔是砖木混合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塔身砖砌,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塔身的台基为石质须弥座式,座的四周束腰镌有狮兽、花卉、云纹等纹样。现存塔残高42.44米,各层的高度依次递减,各层的平面直径也相应依次收敛,使外形的轮廓微成曲线,形制古朴,清秀柔和,隽秀挺拔,保存着唐宋古塔的建筑风格。

塔的转角处都砌有圆形的倚柱,柱间用额枋连接,上施五铺作出双抄斗拱。

瑞光寺塔建造精巧,造型优美 ,用材讲究,宝藏丰富,是宋代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仿木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是研究此类古塔演变发展及建筑技术的重要实例。

塔身的每层绕有木构的腰檐、平座,每面用柱子分划三间,正中置壶门或直棂窗。底层的正南北和正东西四面辟有四门,第二层、第三层为八面设门,第四层以上则是每上下层相错置门。

底层莲花宝坐的东南西北为四位菩萨。塔心的“永定柱”作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尚属罕见,从而为研究宋“营造法式”提供了实物依据。

登塔,很重要的、快乐的事情就是登高望远,眺望远近的风景。

正南方的四瑞堂采用了仿宋式歇山顶建筑形式,基座为三重平台,主体建筑和两翼鼓楼、钟楼的廊屋相联,与湖对岸丽景楼的不同层次的环廊、看台、水上蓬莱形成了静雅的立体景观,湖池是佛系的放生池;一群影视工作者在水上蓬莱,策划拍摄《飞天》的唐代舞蹈;城南新兴的现代化建筑耸立,试欲比天高。

从丽景楼对望瑞光塔,耸立于蓬莱台上与四瑞堂构建了佛系,蓝天之中似乎是在禅传佛法,据说会有佛光四照。

东南方的盘门的水陆城门,城墙,吴门桥,雾霾蒙蒙之中,似乎是往年古战场的硝烟的余绕,荡起了历史深沉的忆往?

俯视景区东门,历历在目,粉墙黛瓦。白牛依然在勤恳地助役,太高祖御制瑞光塔赞碑记叙着历史的过往。

瑞光塔登到第五层,其第六层、七层关闭了不能上去了。下了塔来,检票口一位保安守护在哪里,我问:你们有扫帚吗?

他说:没有。干嘛?

我说:《西游记》里有段唐僧扫塔之事,你知道吗?我想扫塔。

他嘿嘿,我哈哈的一笑了了。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瑞光塔,系北宋时期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间( 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 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维修。

据史料记载,瑞光塔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

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