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盂县晋国公族的末日)

三晋城邑,名源何处?连缀历史,窥见华夏。《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系列节目,本期讲述“盂县”地名的由来。

盂县:晋国公族的末日

历史上有两个盂县。今天的盂县是隋朝大业二年 (606年) 改原仇县所置。原仇,即原仇犹国之意。仇犹国,是白狄族所建,春秋末年为智伯所灭。西汉时也设过一个盂县,其地在今阳曲县东北大盂镇,北魏时废。隋朝的盂县,就是因袭此县而设。而西汉盂县,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城邑,因其地形四周高中间低,状如盂而得名。说起这个盂县,和历史上一件大事相关。

史载,晋献公诛杀群公子,导致晋无公族,即晋国的公族子弟再也不能掌握权力。但出于对晋侯血缘的尊重,公族子弟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还是得到了保障。晋献侯的一支后裔,被封到祁地,因此被称为“祁氏”。但考虑到晋献公攻灭霍国后,晋国的疆域才能跨过霍山到达晋中地区,所以,祁氏被封,也应该在此之后。当时的祁地,地域广阔,土壤肥沃,但它属于晋国的边远地区,所以被封给远支公族,这样晋国国君既显示出了自己的大方,又没有损失自己的利益。

当然,这块地方发展起来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祁氏最出名的人是祁奚,字黄羊,生活在晋国景公、厉公、悼公和平公时代。晋悼公时,被任命为中军尉(晋国设上、中、下三军,首长称将,副职称佐,其下设军尉,管理军政),作为公族子弟,基本上就是他仕途的顶峰了。

盂县盘山公路

祁奚最著名的事迹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奚因年事已高而辞职时,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他,他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不巧的是,解狐未到任就死了,晋悼公便再次请祁奚推举合适的人选,祁奚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后来中军佐羊舌职死了,晋悼公又向其征询意见,他说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可以。这两个人都能尽忠职守,于是当时的人说祁奚推荐人才,不看亲疏恩仇,总是出于一片公心,坦荡无私。不过,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解氏、祁氏、羊舌氏,都是晋公族。其中意味,任君揣摩。祁奚死后,子祁午继之。祁午死后,子祁盈继之,这时已经到了晋顷公时。而从他的爷爷晋平公开始,晋国异姓卿大夫的实力逐渐强大,轮流执掌晋国权力。虽然他们之间也有斗争,但是对晋国权力、地盘的蚕食还是最主要的。

祁地,占据今天大半个晋中地区,这块肥肉怎么会让祁氏长久占有?晋顷公十二年,祁奚的家臣祁胜、邬臧俩人滛通妻室,被祁盈惩罚,祁胜就通过贿赂晋国六卿之一的智跞,智跞向晋侯进言诬告祁盈,晋顷公将祁盈打入大牢,祁氏家人为图一时之快愤然杀掉了祁胜、邬臧。这给了六卿绝好的理由,于是他们联合起来灭了祁氏。

祁氏被灭,其地被分为七县,各县被派官治理:以司马弥牟为邬(今介休)大夫,贾辛为祁(今祁县)大夫,司马乌为平陵(今平遥、文水)大夫,魏戊为梗阳(今清徐)大夫,智徐吾为涂水(今榆次、太谷)大夫,韩固为马首(今寿阳)大夫,盂丙为盂 (今阳曲) 大夫——七个县,六卿之中,魏、智、韩家各拿了一个,晋国国君自己拿了四个,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据说中国的县最早在楚国出现,但祁氏七县并不比它晚多少。《说文解字》中提道:“县者,系也。”与悬同义,意指一个东西悬挂起来,总有线相系,所以县的含义就是悬于国都之外,但直属于国君的领地,和封给小贵族、卿大夫,国君不能直接统治的“邑”是不一样的。县的出现,标志着中央集权化程度的加深。

多说一句。盂丙,很明显是在成为盂大夫后才以盂为氏,以“丙”为名的。从人们常说的甲、乙、丙、丁来看,“丙”就是俗称的老三,可见,他原来是个连正经名字也没有的“下等人”,是趁着削弱公族势力的机会逐渐强大起来的。

• 本期素材来源于《地名背后山西史》作者李玉,山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 本期背景音乐素材来源于《可爱(纯音乐)》胡灵 韦吉兴;《山河万里》盒子有话

• 本期音频素材来源央视频“央视社教”2021年10月20日发布的短视频“如何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看《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娇!’”原声

• 本期朗读原声:王擎

• 本期音频制作:王擎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3、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sxrbxmtb@163.com

我们将择优发布。期待您的分享!

原标题:《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 | 盂县:晋国公族的末日》

阅读原文

来源:山西日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