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是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而这座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龙潭水乡”4A级风景区,是继锦里、宽窄巷子、东郊记忆后,成都市打造的又一张文化旅游名片,被誉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图”。在2013年4月26开业,据当时开发商统计,开业头三天保守估计人流量会达到13万人,这是成都市民第一次见到在中心城区,唯一利用活水资源打造的特色街区,古香古色的建筑,小桥流水的情景,而且是苏州园林式的建筑风格……
龙潭水乡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核心区域,占地面积220亩,总投资约20亿元,历经4年时间打造,规模相当于周庄古镇,是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最大的配套项目,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等文化产业项目串联成线,打造成都城东北“精品国际旅游长廊”。也是全省唯一的“四川省婚庆文化示范基地”、“四川特色餐饮基地”,正在申报全国首座“中国婚庆影视城”。给大家就看看这个景区往日的盛景。
据龙潭水乡项目总策划人张钧介绍,龙潭水乡是由中华世纪坛的总设计师余立博士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打造的,在建筑风格上不追求单一的风格,打造一个中西相融、南北相通的园林式水乡:以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为参照物来设计,有机融入川西民居元素,体现出文化交融的独特风韵。
在文化传承上,龙潭水乡坚持“原生态”,注重中国古典文化与建筑形态有机融合,将12条主体街巷分别以《红楼梦》金陵12钗命名,对应每一钗的属相,在街口设立从苏州民间收集而来的12生肖石雕;标志性酒店、会所均以传统“家府”命名,主街的青石板、经典建筑的门窗等建筑材料多取自华东民间,原汁原味移植而来。
水乡的整体构造及分布,是借东海“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岛之意,布局出“环翠岛”、“环秀岛”、“环香岛”三座各具特色的岛屿,和很多以“水”为主题的特色街区不同,龙潭水乡的活水是从都江堰引入来的,是成都中心城区唯一利用活水资源打造的特色街区,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江南水乡古镇。
龙潭水乡奇峰怪石也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品味。在大大小小的石板街上铺着磨盘石,很别致大方,充满神秘感,而在仿真的“苏州园林”景观园林里,则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太湖石”。光是这一项,就耗资数百万来打造,且搬运也非常的艰难。
在这里,在这里既有满足高档消费需求的五星级酒店,又有文艺游客热衷的民宿客栈;有热闹的街市,有特色情调小酒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龙潭水乡入驻的如留恋人家、蜀膳、红色记忆等50余家高端饮食、娱乐等企业,满足了游客们吃、住、购、娱“一站式”服务的需要。龙潭水乡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可以来城东消费的机会。
但是这片繁华的“古镇”在三年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凄清冷静的街道,从以前排着长队的美食街变成了一个个门锁紧闭的空摊,从以前被来来往往的人群踩磨的光滑石板台阶变成了如今长满青苔样子,栏杆锈蚀斑驳……腐烂不堪的船只……整个园区仿佛回荡着凄婉的“绝奏”琴声……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热闹的景区变得如此的萧条呢?小编觉得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一、龙潭水乡位于龙潭工业总部基地核心区。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周边经济体的推动,但是这里的加持力度不够。
二、项目本身想要打造的是周边游的一体化市场,但是龙潭水乡除了单一的建筑体支撑,周边的业态和文化比较混乱,不能够满足游客的全面性游玩需求。
三、龙潭水乡的标签是“清明上河图”,但是除了打造成苏州古建筑的外观形式,在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关于“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体现,某些景点也仅仅只是在形态上打造成与《红楼梦》相仿的样子,只是个虚壳,没有相应的文化与之呼应。龙潭水乡这个景区想要表达的文化理念也不清晰。
四、作为一个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最大的配套核心地带中心项目,虽说目标是想打造成与“东郊记忆”和“大熊猫繁殖基地”形成一条经济旅游链的景区,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火花碰撞,也没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景区之间想脱节导致发展得比较缓慢。
五、与同类型的古镇如锦里、宽窄巷子、洛带古镇等相比缺少竞争力,表现在交通、经济方面,地理位置不具备优越性,交通不便目前只有公交,地铁还在修建中,周边的商业体配套设施也不够成熟。
总的来说,景区肯定是个不错的景区,但是如何让景区持久地在游客心中保持“新鲜度”,这就不单单只是需要景区的效果本身而是一个需要多方面考量的事情。
成都龙潭水乡仿古小镇的衰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国内旅游产业已由人看景、人看人的观光旅游向人玩人的休闲旅游逐渐演变,旅游本身三大要素(自然、人文、建筑)在旅游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已经被不断地弱化。以文娱为主的休闲旅游项目,因强调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成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