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事乒乓球事业,但张传铭平日里酷爱足球。他怀揣着对儿子的期望,给他取名"继科",希望他能像巴西足球名将济科一样在运动场上叱咤风云。
张传铭的眼中闪烁着欣喜和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未来的辉煌。当张继科只有3岁时,张传铭就开始带着儿子练习足球。
在青岛市第二体育场的操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一个认真教,一个努力学,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意外。1993年5月,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惨败于也门队,这场比赛让张传铭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
他意识到,让儿子继续踢球可能难有出路。于是,在张继科5岁那年,张传铭做出了一个改变儿子一生的决定。"儿子,咱不踢球了,该打乒乓球吧,爸可以教你一辈子!"张传铭的声音坚定而不容置疑。
小继科虽然已经对足球产生了感情,很不情愿改练乒乓球,但在父亲的坚持下,只能依依不舍地放下心爱的足球,开始了乒乓球之路。
从那一刻起,张传铭开始了对儿子严格的训练。他改造家里最大的房间,摆上乒乓球桌,甚至在地上垫起木板让矮小的儿子能够练习。
除了基本动作,张传铭还带着儿子进行魔鬼训练营般的体能训练。家里的小院成了张继科每天锻炼的场所,蛙跳、单腿跳、交叉步等动作反复练习。
从7岁开始,张传铭更是带着儿子去海里游泳,锻炼身体协调性。张传铭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期待,他知道,只有付出常人百倍的努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乒坛中脱颖而出。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成为了张传铭教育儿子的信条,也为日后张继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995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7岁的张继科进入了青岛市第二业余体校。
二,虽然年纪最小,但张继科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努力。他的教练申蓬华回忆道:"他很瘦小,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但是头发很好,又黑又亮,说明身体素质特别好。"更让申蓬华印象深刻的是张继科的认真态度:"其他七八岁的孩子可能一见教练不在身边,就想着偷懒、玩,但张继科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甚至是跟他同一组的小朋友偷懒,他还会生气,与其他的小朋友闹别扭。
"凭借着这份超乎寻常的专注和努力,张继科的进步神速。1996年,年仅8岁的他就代表青岛市参加了省里的比赛,展现出了一流运动员的潜质。
从1997年开始,他连续三年拿到了山东省希望杯少年儿童乒乓球赛单打冠军。每一次胜利,都让张传铭的眼中燃起更大的期望之火。
尽管张继科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但张传铭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要求。每次放假回家,张传铭依旧坚持带着儿子练球锻炼。
这种严格的训练方式甚至引发了他和妻子徐秀英之间的矛盾,但张传铭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10岁时,张继科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入选青岛市乒乓球队。
两年后,由于青岛队的经营问题,12岁的张继科随同整个青岛队一起加入山东鲁能俱乐部。这一系列的进步,不仅证明了张继科的天赋,也验证了张传铭严格训练的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张继科的母亲徐秀英默默地扮演着"后勤部长"的角色,为儿子提供了温暖的家庭支持。这位青岛美女,曾经做过服装模特,温柔善良的性格与丈夫形成了互补。
夫妻俩在教育问题上有着明确的分工:张传铭负责训练指导,徐秀英则负责生活起居等方面的照顾。这对夫妻用各自的方式,共同为儿子的梦想保驾护航,为张继科日后在乒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14岁的张继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国家二队。得知这个消息后,张传铭欣喜若狂,当晚和几位朋友痛饮庆祝。然而,兴奋之余,他很快又给儿子树立了新目标——进入国家一队。
张传铭深知,二队只是一个过渡期,如果在一两年内进入不了一队,那么就很难再有机会了。仅仅一年后,15岁的张继科就完成了这个目标,成功晋升国家一队。
这个成绩让张继科几乎被确定为重点培养的年轻队员之一。但就在他以为可以一飞冲天时,命运给了他沉重一击。2004年,张继科因为一次不当行为被退回省队。
三,据零星报道显示,这可能与他跟随队里的大队员参加了博彩性质的"游戏"有关。这个打击对年轻的张继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从几百上千万的乒乓球运动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国家队是多么不容易,但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被迫离开了。张继科感觉天都要塌了。
回到家中的张继科,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绝望。"爸,我想去国外打球。"他对父亲说。张传铭斩钉截铁地拒绝了,甚至编造说国家不允许他出国。
"难道你就不想再打回去,出国可就真的一点机会没有了?"张传铭反问道。面对父亲的质问,张继科低声说:"爸,我不想打球了,真的不想打了。
"这句话激怒了张传铭,他给了儿子一个晚上的时间考虑是否继续打球。那个夜晚,张继科独自一人痛哭。但在泪水中,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上天对他的考验,如果连这个都通不过,又怎能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呢?最终,在父亲和国家队主管教练尹霄的鼓励下,张继科重拾信心。
尹霄甚至亲自将张继科送回山东,并在2005年成为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总教练,继续指导张继科。在众人的支持下,张继科于2006年再次回到国家队。
这次挫折,让张继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也让张传铭意识到,有时鼓励比责骂更能激发儿子的潜力。这段经历成为了张继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重返国家队后的张继科如同浴火重生。虽然年龄已经不算小,同期的马龙已经成为世界冠军并进入"TOP5",但张继科并未气馁。
2008年,他在全锦赛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先是帮助解放军队获得男团冠军,随后在单打比赛中连续击败马琳、王励勤、王浩三名绝对主力,一举夺得男单冠军。
这一成绩震惊了整个乒坛,也让张传铭在观众席上看得热泪盈眶,内心充满了骄傲。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张继科再次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为中国队拿下关键一分。
这场比赛不仅助力中国队夺冠,也为张继科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机会。从那以后,张继科的职业生涯进入了快车道。接下来的445天里,张继科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用时最短的大满贯得主。
四,他连续拿下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男单冠军,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一壮举不仅让张继科成为了乒坛新星,也让他在网络上获得了超高人气。每一次张继科在领奖台上高举奖杯时,张传铭都会想起那些艰苦训练的日子。他欣慰地看着儿子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的运动员,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张传铭明白,正是那些严厉的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今天的张继科。张继科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技术,更在于他那一往无前的绝对自信心。
这份自信来源于他多年的刻苦训练和对胜利的渴望,也是他父亲张传铭多年严格教育的结果。正是这种"藏獒"般的气质,让张继科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成为了让对手闻风丧胄的存在。
从被退回省队的低谷到站上世界之巅,张继科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证明了自己。而这一路走来,父亲张传铭的严厉教育和坚定支持,无疑是他成功的重要推手。
回顾张继科的成长历程,张传铭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是张传铭坚持的信条。在张继科小时候,张传铭对儿子要求极其严格,每一个动作和神态都非常关注。
只要儿子稍有走神,张传铭就能感觉到,有时甚至会动手打他。然而,每次打完儿子后,张传铭都会独自落泪。他心里明白,严厉背后是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殷切期望。
作为乒乓球教练,张传铭深知在中国乒坛竞争有多么激烈。他坚信,既然为儿子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随着张继科的成长,张传铭的教育方式也在变化。从最初的严厉批评,逐渐转变为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张继科重返国家队后,张传铭更多地以鼓励为主,他意识到在国家队这个级别,心理因素比技术更为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张继科的母亲徐秀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位温柔的青岛美女,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后勤工作,为丈夫和儿子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夫妻俩的分工明确:张传铭负责训练,徐秀英负责生活,共同为儿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张传铭的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张继科的技术,更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正是这种"藏獒"般的气质,让张继科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成为了让对手闻风丧胆的存在。随着张继科在里约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他的人气迅速飙升。
一个关于他的段子在网络上"一炮而红",使他成为了真正的"国民儿子"。作为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中也包括他的感情生活。
如今,已经34岁的张继科仍然单身,这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作为父亲,张传铭也开始关心起儿子的婚姻大事。他对未来儿媳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就是要孝顺善良,第二就是身高不能低于1米68。
五,"这番话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赞同,也有人批评。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张传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立场。他微笑着说:"我相信继科会找到适合他的人。但是,想做张家儿媳,还是得我同意才行。"这句话中既包含了对儿子的信任,也流露出了作为父亲的关心。张继科的婚姻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他运动员的关注。
有人指出,和张继科同期的马龙、许昕、李晓霞等都已经为人父母了。然而,张传铭并不着急。他知道,缘分这种事情是说不准的。
他还提到了张继科的前辈,如今已经47岁的孔令辉也还没有结婚。孔令辉曾经也是国乒队的超人气队员,被誉为"乒乓王子"。
尽管如此,张传铭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尽快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他相信,以自己对儿子的了解和严格要求,张继科不太可能像孔令辉那样到四五十岁还没结婚。
如今的张继科,已经从当年那个被父亲严厉管教的小男孩,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而张传铭,也从一个严厉的父亲,变成了儿子事业和生活的坚强后盾。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张继科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而张传铭,依然会以他特有的方式,继续守护和支持着儿子。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我的严厉成就了儿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我相信,继科会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