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瓦当(古老的瓦当)

题记

“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门口,百姓的事儿牵着走...”

张国立主演《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片尾曲歌词,第一句话就突出了紫禁城的金瓦红砖琉璃顶,脑海里就回忆起了紫禁城宫殿风景:鳞次栉比的瓦片,有桂华流瓦,更有凤楼鸳瓦。

其中吸引我的,往往是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屋顶、屋檐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当”为底之意,在古建筑屋檐上,瓦一块压一块,最底下的瓦带有一块瓦当,以阻住上面的瓦下滑、保护瓦下面的椽头免受破坏,装饰且实用。

而中国的瓦当源远流长,最有代表的自然要数北京了。远至3000年前的幽燕瓦当,到600年来明清紫禁城的瓦当,且均为皇家宫殿瓦当,自然要代表、乃至说明中国古建筑的演变。

燕国的瓦当

幽燕北京地区出土最早、最多的瓦当,要数燕下都一带了。

武阳城也称燕下都,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在首都蓟城之外建立的一座陪都。考古发掘证明,这座陪都是战国时期各国都城规模最大的城市,其地位可见一斑。

考古学者苏秉琦说,燕是北方打过,燕下都40华里范围是方国都城的最高规格,秦始皇统一全国所建阿房宫,受到燕下都的启发,从按中轴线分布的大宫殿到大建筑构件,都是仿燕下都的规格设计的,尤其秦始皇陵特制专用的夔纹大瓦当,其来源就是燕下都众多兽面纹瓦当、饰夔纹的大型构件。

出土燕下都各种瓦当的遗址在燕下都东城以北约3.5公里处的西茹堡村村西,俗称“疙瘩台”,《燕下都》一书命名为西茹堡1号战国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3米、南北宽38米、高7.2米,是一处军事防护遗址”。近20年来,“疙瘩台”涌现了大量瓦当和其他建筑构件。无论从瓦当数量之繁多、规制之硕大和纹饰种类之丰富,还是从其他建筑构件工艺之精美、规格之高端和造型之奇特等方面来看,都十分夺人眼目、撼人心魄、动人情怀。

燕下都瓦当纹饰种类繁多,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饕餮纹以及由这种纹演变而成的各种图案,包括双龙饕餮纹、卷云饕餮纹、三角双螭饕餮纹、双狼饕餮纹、四狼饕餮纹、独兽卷云饕餮纹、山形饕餮纹、山形花卉饕餮纹、山珠花饕餮纹、饕餮纹等十种。

在这十种类别中,双龙饕餮纹又处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包括双龙背身俯首饕餮纹、双龙背身仰首饕餮纹和双龙背项饕餮纹等三种,其中双龙背项饕餮纹较为多见,其构图一般为“当面中间大部为饕餮正面头像,自当面正中上部分别向左右沿边缘至两下角部分为仰身背项盘曲的双龙”,而具有代表性的标准纹饰是:“双龙仰身蟠靠上面边缘,长颈各自中正下垂,双龙首背项向外,作张口齜牙状,形成饕餮的额梁。复线构成饕餮双目,当面左右两侧中间所饰如意朵云纹为其双角。饕餮鼻宽、口阔而唇卷。双龙身躯分别向左右从饕餮的双角底下穿过,紧贴饕餮双目的外眶向下、向外卷曲,臀部和后爪蟠曲在当面左右两下角。”燕下都瓦当构图繁缛精细,凹凸感强,厚实饱满稳重大气。

可以说,饕餮纹饰是燕下都瓦当的一个母题,这个特点是秦、齐等其他国家的瓦当所不具有的。秦、齐瓦当以对自然和生活的写实为主;秦瓦当多狩猎动物的形象,齐瓦当除自然景物外,更多有人物的图像。

燕下都的瓦当却完全不同,非写实的古老的饕餮纹饰仍然占据着燕下都瓦当纹饰的核心位置。饕餮纹就是由多种动物幻化变异的兽面纹,我们知道,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基本构造就是以这种兽面为中心来配置龙纹或鸟纹的,瓦当上出现这样的纹饰本不是什么新的创造。

然而问题在于,燕下都瓦当饕餮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礼器连同其神秘的兽面纹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何秦、齐等国的瓦当已不再使用饕餮纹饰,却仅有燕国或燕下都的瓦当一枝独秀?

不仅如此,在圆形瓦当流行起来的战国时期,燕下都瓦当的形制仍然不改半圆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商代青铜器纹饰的根源在于商族从燕蓟南下的历史背景,商族将三大文化的美学信息传导集中至中原地区,从而形成了代表商代艺术最高水平的青铜器纹饰。燕下都瓦当对饕餮纹饰的情有独钟,正在于燕国所特有的古老而强大的商族文化传统。如果说,我们对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分析还缺少从先商到商代的中介环节,那么燕下都瓦当上经久不衰的饕餮纹饰却为此提供了最明确的证据。

从商族南下到战国末期,从最早的“雪山”先商,到商王朝建立后的商燕,再到召公姬奭后代的周燕,直到燕昭公时期的燕国,两千年的岁月过去了,那个形成于三大文化中心的燕蓟传统一直在延续。从战国时期燕国的现实需要说,两周姬姓的香火唯有燕国还在传承,燕国可以用饕餮纹饰表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从而实现称霸诸侯的帝国梦想。

历史中的瓦当

秦砖汉瓦,自然是汉代的瓦当最为经典。汉代瓦当在秦朝的基础上,由具象到抽象、写实到写意的升华。内容以云纹、四神瓦当为主,且文字瓦当也盛极一时,字数从一字、两字到十数字不等,融入书法艺术、文化底蕴于瓦当其中。

只是可惜自荆轲刺秦,秦怒而伐燕后,幽燕北京地区自秦、汉、三国,乃至隋唐一直为边塞苦寒地区,皇家少有重视,其皇家建筑自是较中国其他地区要差很多。自曹操北征乌桓、隋炀帝两次佂高丽,修通大运河至幽燕北京,幽燕地区逐渐开始繁华。自辽设置幽燕北京地区为南京,开始筹建皇家宫殿,至元忽必烈设幽燕为元大都,最终明永乐帝建北京城,北京又焕发了3000年前皇家气派,恢复了表示自己正统地位的建筑格局。

紫禁城的瓦当

明清紫禁城的瓦当,在经历了中原1500年的发展,其材质、色彩、色泽大有长足的提升,尤其是其纹饰,更是形意俱佳。

现在故宫的瓦当,都称为是金瓦,即黄色,也有少量的绿、蓝、黑等颜色。这是为何呢?黄色在五行中代表土,居中央,《易经》也有记“君子黄中通里,正位居体”,故而黄色被看作是皇家正统之色;绿色在五行中代表木,主生发之意,故而皇子皇孙的宫殿屋顶多为绿色;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紫禁城的文渊阁(宫内藏书之地)屋顶为黑色,寓意水可防火、灭火之意。

其材质为琉璃瓦。琉璃瓦的制作过程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制坯、干燥后,再在1200度以上高温下第一次烧制成型,之后在瓦胎体表面施加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再次烧制,让釉料融入瓦胎表面而获得性能、颜色均佳的釉面层。

琉璃瓦不吸水,水泄效果好,较之前的陶瓦当性能大幅度提高。黄色琉璃瓦只能用于皇家和寺庙建筑,而王公大臣只能用绿色或本色,普通百姓不得使用琉璃瓦。

其图案以龙纹为主,而且瓦当的尺寸也是有要求的:皇家建筑瓦当直径不受约束,王公大臣、寺庙等建筑瓦当直径为15~17厘米,普通百姓家的建筑瓦当直径为8~11厘米。

写在最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唐代李商隐雨打屋檐、瓦当入眼帘的意境飘摇了千年,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也守望了600年,在漫长的岁月里,瓦当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独自成长,却又承载了3000年的历史人文、审美情趣。

片瓦之下,方寸之间,一朝一代的皇家天下;

片瓦之上,方寸之间,风云变幻的历史长空;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红墙金瓦,只是电视里、视频里的一蹩,青砖黛瓦早已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关注庄主在北平,在文字里,感受北京的岁月。

#我的京彩时刻#

#翘楚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