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生
第一次上鼓山记忆里是1995年春天,那时我在油泵厂工作,厂区距离鼓山较近,站在办公楼上,常极目远眺,瞻仰鼓山,虽在巢二十余年,但上鼓山仅有一次。这次开车路过鼓山脚下,初冬暖阳高照,天高气爽,天时地利,索性再上鼓山。鼓山又名亚父山,是历史著名谋略家范增故里,亦因状似一面巨鼓而得名。山中林禅并重,遍山苍翠,古柏参天,郁郁葱葱,为江淮游览进香胜地之一。我们沿亚父街往上就到了鼓山大门。鼓山大门是一座气势恢宏,层次错落的仿古建筑。上面有上下两层的琉璃瓦飞檐门楼,下面是四根红色廊柱。门楼“鼓山寺”三个金字,是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下面廊柱上刻有张凯帆题写的“绝顶摩天,慈怀纳地”,凸现鼓山佛教文化的内涵。走进鼓山大门,与环山马路并列,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台阶小道在树林里逶迤而行,一直通往山顶,拾阶步行,森林茂盛,林荫深处,能感受到树林的静谧和大自然的神秘。慈隐净寺门前左侧,有一眼终年流淌清澈甘甜的泉水,这是乌龙泉。相传是一条乌龙蜇伏在这里,施甘露布云雨调和万物,宿石池献玉液众生乐饮。乌龙池的前方有一方池塘,因长年盛开繁盛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池。池塘里放养着寺庙放生的各种鱼龟,故又名放生池。继续前行,一片恢宏古建筑群呈现眼前,风铃清脆,梵音袅袅,这里是鼓山寺,佛教圣地。鼓山寺掩映在一片茂盛的苍松翠竹之中,绕寺而过,香客焚香产生的缭绕的烟雾,吹进曲径通幽的林间小路,行走其间仿佛云间漫步,如临仙境。这座寺庙虽然不大,但庄重大方。大雄宝殿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佛塔高耸入云,古树参天给寺庙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深入佛门圣地,梵音阵阵,香烟缭绕,微风习习,仿佛身临极乐世界,净化了身心。即便是放荡不羁,性情急躁之人,在佛光下,不免产生敬畏之心,内心也多了一份宁静,行为也有所内敛。右边的福应庵前有一幅楹联:“鼓岭流云牵月影,山房静气听松涛”,上下联的首字刚好是“鼓山”。寺门上方“鼓山寺”匾额是由赵朴初题写。福应庵前的古银杏树遮荫蔽日,四周松竹繁茂,形成“禅林古刹隐其境,不见僧影闻其声”的幽深意境。沿公路向左至半山腰处的范增亭,亭前有一尊汉白玉的范增塑像。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楚汉军事家、谋略家范增是巢湖人,被西楚霸王项羽尊称为“亚父”。 为了辅佐项羽能够早起一统江山,范增多次建议项羽消灭刘邦,未被采纳。鸿门宴上“摔杯为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机行刺沛公,仍未被采纳,致使刘邦逃离。最终被刘邦的反间计陷害,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途中病故,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葬于鼓山脚下。范增一世英名,生不逢时,不能劝谏明主,含恨而终。不到两年,失去范增辅佐的项羽就在垓下大战中,遭遇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含泪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 沿着马路攀延而上,过接引庵一转弯,可以看到一座很别致幽雅的松竹亭,游人能在这里作片刻休息,观览山景,品味大自然。继续向上,到了鼓山之巅,鼓山塔直立苍穹,明七暗八层,塔高46.8米,八角正檐翘角,画栋外绕塔周边廊内,盘旋楼梯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塔刹为4吨重的黄铜铸造而成,八条飞龙,齐聚塔刹指向八方。大门台阶旁石头上刻着 “吴楚风流” 四个字,使人不免想起那风云四起的岁月。“鼓山塔”为赵朴初先生亲笔题书,塔内有直径2米大鼓和重1.5吨大钟,晨钟暮鼓响彻云霄。攀山登塔,击鼓敲钟,观光揽胜,骋目情怀,登上鼓山塔,凭揽八百里烟波浩淼之巢湖,山风徐徐,白云缈缈,犹临圣境。极目远望,与鼓山对峙而立的那座山,一端突兀,曲折延绵,像一个飘扬的旗令旗,叫做“旗山”;我们站立的这座山整体浑圆如鼓叫做“鼓山”;两座山对峙,高度不相上下, 所谓“旗鼓相当”。据说,这两座山也是成语“旗鼓相当”的原始出处。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中《曹刿论战》一文中写到:“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老师说,在古代,旗和鼓,是下达军令指挥军队作战的通讯工具。白天光线充足靠视觉和听觉工具传递信息:挥动令旗,下达进攻指令,敲锣,下达撤退命令。夜间光线弱,仅靠声音传递信息:听到鼓声响起,军队进攻。鼓山脚下西北角有两口相连的池塘,叫做姑嫂塘,塘水终年一半清澈一半浑浊实属罕见。相传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兄妹二人,哥哥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姑嫂二人作伴,嫂嫂经不住空闺寂寞,与别人有了私情。有一天,哥哥突然回家,发现家中有别的男人衣物,于是逼问妻子,嫂子谎称妹妹与人私通,哥哥信以为真,斥责妹妹不知廉耻。妹妹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投塘自尽。嫂嫂看到小姑被逼死,羞愧难当,也在另一池塘投塘自尽。自此以后,妹妹投塘的一边塘水清澈见底,嫂子投塘的一边塘水终年浑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这两口水塘叫做姑嫂塘。如今的鼓山、旗山整体面貌已焕然一新,环湖大道临山而过。景区的环山公路可驱车直达鼓山塔,山中林禅并重,古柏参天,人文厚重,梵音袅袅,浸透了历史风雨,包孕了血脉气韵,身临其境,让我的灵魂吐故纳新、升腾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