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园(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圆明园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它本应该是最辉煌的皇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皇家林园,然而在慈禧执政下的清政府昏庸无能,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一空。

园内无数的奇珍异宝被运往国外,甚至很多宝物成为了外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如今距离圆明园被烧已经过去了160年,考古专家曾多次对圆明园进行考察。

在一次打捞河道时,竟意外发现一个罕见文物,其制造工艺更是远超十二生肖兽首,当初专家是如何找到这件国宝文物呢?这件文物的价值有多大?

英法联军掠夺文物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26年,康熙皇帝将该院赏赐给了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

之后圆明园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其打造成一座规模庞大、景色秀丽的离宫。

圆明园的规模非常庞大,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

圆明园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里面的奇珍异宝、名人字画、钟鼎宝器数不胜数,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到来,让圆明园遭遇灭顶之灾。

1860年,几个洋人指挥大批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抢走圆明园中的金银珠宝以及各种奇珍异宝了,当时园内只有几个清朝守军,根本就抵挡不住洋人的炮火。

随后洋人直接闯入了圆明园,并将里面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不管看到什么都会抢走,而抢不走的就直接毁掉,只要是能拿走的全部拿走,用大车和牲口拉走,现场到处都是哄抢声和打砸声,所有珍贵无比的文物被洗劫一空。

其中一名法国军官抢劫了60万法郎宝物,只是他一个人抢的财宝就装了好几辆马车,圆明园中被毁的的物品数不胜数,英法士兵带着斧头将园内家具全部砸掉,这处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被毁的惨不忍睹。

到了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足足烧了三天,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圆明园中所有的瑰宝和艺术精华全都毁于一旦。

这些洋人将圆明园烧毁后,软弱无能的清朝统治者却只担心自身安危,最终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第一时间将圆明园保护起来,并对里面进行了考古研究。

圆明园内发现罕见文物

从199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启动了对“圆明园”的考古探究,并陆续对院内的藻园、长春园宫门区、含经堂、万方安和等重要遗址进行研究发掘。

虽然圆明园在外国联军的烧毁下被洗劫一空,但幸运的是在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圆明园中幸存文物,据统计圆明园考古发掘的总面积超过了5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更多达5万件。

大量的文物都出现了火烧的痕迹,包括焦黑的地面、被烧毁的石块、金块、玻璃瓦片、瓷器瓦片、玉器等等,这些都仿佛是在诉说着那场大火的无情和猛烈,同时这也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最好证明。

在2014年时,考古队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工作,这次探测还包括了对大宫门河道的发掘工作,因为在大火中,一些又很多文物被丢掉河里才免遭迫害。

考古队员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河里打捞,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打捞河道的工作枯燥又无聊,一般人根本就坚持不下来,然而考古队员却很有耐心的每天都清理河道淤泥。

有一次,一名考古队员像往常一样在清理淤泥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坚硬的物品,长期的考古经验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件文物,于是他用刷子轻轻的土清理掉,由于长期被泥土曝光,根本就看不清里面是什么,考古队员立即将这件物品送到实验室清理。

在经过长时间的清洗后,这件宝物终于露出了真身,这件宝物露出金光,从外表看属于象首,整个宝物属于鎏金工艺,而它确是众多发掘文物中,最为特殊的一件。

那么,鎏金铜象首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让专家称其是罕见珍宝呢?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内的十二生肖兽首每个都价值不菲,拍卖价格更是高达上千万,不过十二生肖兽首都是铜制的,而象首是铜制后外部在用鎏金技术制作的,整个制作工艺远超十二生肖兽首。

这座鎏金铜象首,有着长又卷的鼻子、长牙、大耳等,造型精巧,线条流畅,神态安详,虽饱经风霜,但在灯光下仍然金光闪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代表着高贵吉祥的寓意,很多古代帝王都喜欢制作大象雕塑,放在殿前作为装饰物。

珍贵的鎏金铜象首

鎏金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工艺,从古至今,人们都将黄金视为比较珍贵的金属,黄金也代表着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古代的很多达官贵族都喜欢在重要的场合佩戴和使用黄金制品。

正因为黄金程度稀有,所以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这种鎏金工艺,从而代替纯正金器的不足,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为“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这样的话金就能够很好的附着在器面上。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鎏金技术的国家,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鎏金技术也变的越来越成熟了,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圆明园大宫门的河道中能够发现鎏金铜象首,这也是中国古代鎏金工艺的集大成者,能够看出鎏金在经过多年河水浸泡后没有出现腐蚀现象,可见当时的鎏金工艺有多先进。

除了鎏金铜象首外,现场还挖掘了很多珍贵宝物,比如清朝贵族使用的粉彩瓷砖,瓷砖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劫难后依旧艳丽,更令专家感到惊奇的是,这些瓷砖的侧面有小孔,底部有烟熏的黑色,而这正是当时清朝使用的“地暖”。

清朝统治者崛起于关外,在防寒方面经验十足,他们将墙壁中间流出空间,并于地砖管道相连,这样就能形成暖炕和暖阁,这种取暖方式能让热量分布均匀,没有烟灰困扰。

同时在发掘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块刻着字的石头,这块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嘉庆皇帝亲笔题字的石头,石头上写着《披青蹬》,这块石头也验证了“嘉庆如园十景”的存在。

在当初发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差点和这块石头失之交臂,当时这块石头上有着大量的灰尘,很多人以为只是普通的山石,当工作人员拿刷子将上面的尘土清理干净后发现上面竟然有字,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块石头竟然和嘉庆皇帝有关。

类似这种宝物还有很多,如今当我们来到圆明园后,能够发现与之前不一样的景色,1976年11月,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虽然最初只有28名员工,但他们自己动手,在西洋楼清运渣土3000多立方米,将流散的五块石雕巨屏、两件汉白玉方塔拉回,恢复了方外观、观水法、大水法等遗址面貌。

并且还在西洋楼区搭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展览室,里面存放了很多圆明园的宝物,1980年10月18日,宋庆龄等1583名各界人士联名发表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到了1988年,圆明园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向社会售票。

如今当我们来到圆明园后就会发现这里已经焕然一新,不过还是能够感受到圆明园所留下的历史痕迹,不管科技有多发达,再这么修复也达不到原先的样貌。

圆明园被毁后,人们对于它原先景象充满好奇,试想一下,园内到处都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完整无缺的西洋设计、到了一定的时刻,十二铜首中的某一个铜首就会往外喷出流水,走在长长的庭院里,也能看得到每个柱子上优美的花纹。

可惜这些都只能是想象,圆明园的遗迹也是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曾经昏暗的历史,倘若有朝一日,这座万园之园能够重新绽放光彩,那么这将是对历史最好的缅怀,从圆明园出土的文物,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更是历史的见证。

参考信息

央广网2017-07-18《圆明园考古教人看懂有形有色的历史》

共青团靖边县委 《今日历史: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人民咨询2021-08-08《1860年英军入侵圆明园后,为了争夺更多的珍宝,竟想出如此荒唐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