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图书大厦网上书店(把思路打开)

谁的童年没有在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度过一个悠闲下午呢?在电商冲击下,实体书店虽然没有被完全取代,但如今的它们似乎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图书销售场所”,而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独特载体。

到了2024年,还会有人走进书店吗?时至今日,书店里有了什么变化,书店里除了卖书,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要追溯这种变化的起点,我们或许可以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5月18日,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店——北京图书大厦正式开业。大厦占地1.6万平方米,陈列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超过10万种,还提供阅览室、音像区、儿童知识乐园、咖啡厅和快餐厅等多元化服务,迅速成为当时书店行业的风向标。自此,多业态经营的图书大厦逐渐成为业界的趋势。

1998年4月26日《北京日报》头版

过去,书店的日常场景除了人们安静的看书,最多也就是举办个签售会、读书会,一切似乎都围绕着书展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书店的功能与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今,北京的实体书店正通过“书店+”模式,以书籍为核心,打造全新的文化体验。

书店不仅承载人们“向内求”的需求,它们还超越了书籍本身,外延成为文化交流、思想碰撞和社交互动的场所,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多元需求。

关于“书店+”的趋势,或许存在不同声音,但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书店的多功能性与复杂性正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而这种多维度的体验也赋予了实体书店持续的吸引力。

书店不再只是书架与文字的堆砌,而是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自身的独特性,并结合精美的设计与多元化的文化业态,书店吸引了大批读者和读者之外的探访者。

今天就跟着TO君一起瞧瞧,在2024年北京的书店里,除了书还能找到什么?

01

共读会、演奏会、观影团

参加不完,根本参加不完

还在家里埋头读书?不如来到书店,与他人面对面交流,交换观点。书店本应是思想碰撞的场所,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功能似乎渐渐被淡化,更多地成为了个人静思的空间。然而,潮流总是循环往复,如今,过去那种人们聚在一起讨论作品的场景正悄然回归。

图源:@绿身红猪

在当今的北京,书店已然转变为集体文化活动的活跃场所。像“共读会”和“观影团”这样的活动,无论是「中信书店」「PAGEONE」这种大型连锁书店,还是「春风在」「彼岸书店」这样的独立书店,都时常能见到,而参与其中,也成为了很多“文艺青年”的生活方式之一。

定期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不局限于文学经典,还涵盖了影视、哲学、心理学等多种领域,有时创作者也会参与其中,进行深度交流。

图源:@绿身红猪

书店独有的宁静与文化氛围,与音乐或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相互交织,常常在不经意间激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共鸣。在「码字人书店」不大的书店空间里,也经常会举办演奏会和观影团一类的沙龙活动。

图源:@绿身红猪

虽然店内空间不大,但图书的选品上十分用心,藏书多为人文类的经典之作,涵盖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与艺术等领域,这也为深度讨论打造了理想场所。

图源:@绿身红猪

蓝色的落地书架常常摇身一变成为舞台,而每次登台的表演者也总在变换。当音乐在书架间流淌,投影的光影在书页上轻轻掠过,书店成为感官与心灵交汇的艺术场域。

图源:@绿身红猪

在书店里跳舞或听摇滚乐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最近,越来越多文化活动走入书店,静谧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了Livehouse和摇摆舞厅。

图源:@炸弹©️

读上一整天书难免疲惫,可以在「模范书局」就地加入派对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静谧与朋克的狂野,严肃与舞蹈的欢快,形成了一种看似矛盾却又奇妙契合的独特气场。

图源:@炸弹©️

音乐在耳边回荡,身体随着节奏摇摆,而目光却被所处的百年的教堂、四周的书籍与藏品吸引。这一刻,视觉与听觉的交错,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美感。

图源:@炸弹©️

在连大声说话都会引来白眼的书店里,低调和安静一直是不成文的规定,而这种“入侵”,正是对“规则”的颠覆与挑战。或许加入其中,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场难得的出逃和叛逆。

码字人书店

地址|东城区和平里北街6号院内15号楼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三 10:00-19:00

周四至周五 10:00-21:00

周六至周日 09:30-21:00

模范书局诗空间

地址|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院内中华圣公会教堂旧址

营业时间|10:00-19:00(书店)

02

女性主义

北京也有自己的女书店

每座城市都应有几家女性主义书店。自国内第一家女性主义书店——「女书店」1994年在台北开业以来,女性主义书店逐渐成为实体书店的重要且独特一部分。

除了网络上的性别议题的讨论,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这些话题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有这样的契机,让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与互助,显得尤为珍贵。

通过书籍、沙龙、展览等多种形式,它们不仅为女性以及女性主义者创造了更多互助和共同探索的机会,还成为了帮助公众理解性别议题、消除偏见与误解的重要公共空间。

书店内充满了女性友好的设计,从书籍的挑选到空间的布置,「另一个书屋」都体现出细致与用心,这样的女性主义书店北京也有。

新迁至高碑店的书屋里目前藏书籍主要分为四大类别:女性写作、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妇女史(包括传记、访谈及相关研究)、以及女性权益与健康,其中90%以上的书籍均由女性作者创作。

这里还会定期展出女性艺术家的绘画、摄影和装置作品,并举办相关的女性主义主题活动,是北京女性互助与探索的重要公共空间。

图源:@绿身红猪

“刺鱼”(thornback)源自西方殖民时期对26岁以上未婚女性的贬称,原本带有嘲讽意味。而「刺鱼书店」使用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表达对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尊重,赋予这一词汇新的力量与正面意义。

图源:@绿身红猪

这里主打港台及外版的社科、艺术和生活类图书